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音乐排行> 《刻意练习》读书分享

《刻意练习》读书分享

2022-01-10 20:54:36

也许大家都听说过瑞典心理学家艾利克森提出的“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练习方法的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

 

我们先共同重温下“刻意练习”的实验理论和关键:

学习的最好办法不是知道,而是自己重复的做。

如果没有这种事先的重复训练,一个人面对不常见的事件往往会不知所措

没有学习动机就没有学习效果学习者对管理技能已有认知,在学习中常会自认为已经会了而产生排斥心理。

没有学习动机就没有学习效果,找到学习区变成学习的关键。

理论关键之一:精心选择与设定学习,学习自己不懂的,做自己做不好的。

一旦已经学会了某个东西,就不应该继续在上面花时间,应该立即转入下一个难度。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精确的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具有高度的针对性。

学习状态所处的三个区域:(1)舒适区: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处在舒适区的学员没有学习意愿;(2)学习区:只有处在学习区里的学员有学习动机,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精确的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具有高度的针对性;(3)恐慌区: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

能应用源于成熟度 成熟度源于重复训练。

传统培训把认知作为学习的核心过程,缺乏对学习成熟度的关注。从认知到应用,需要经过成熟度的转化。成熟度不够时,学习者无法达到更高层次的水平,只有在每个层次的重复训练,才可激发学习者向更高层次的新认知和应用。

理论关键之二:成熟度源于大量重复训练。从不会到会,秘诀是重复。设计各种不同难度的场合,针对性有层次的提升能力。

刻意练习是以未知和错误为中心的练习

理论关键之三:错误的改变源于持续获得有效反馈,刻意练习是以未知和错误为中心的练习。

一旦发现自己错了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练习到改正为止。获得反馈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给自己当教练。高手工作的时候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每天都有非常具体的小目标,对自己的错误极其敏感,并不断寻求改进。

   再回到我们的葫芦丝学习,也同样适用这个方法。大家可以各自思考下:对葫芦丝真的感兴趣吗?坚持练习了吗?制定练习计划了吗?练习中总结和反馈了吗?有目标和方法的练习了吗?。。。。。。


       天才也是训练出来的产物!新的一年让我们一起加油努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