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怀疑,上面两张图中是一个人。
这个人叫顶争江初,他有两个身份,一个身份是歌手,一个身份是虎跳峡小学少先队大队部总辅导员。
作为歌手,他在2007年的时候出过一张个人专辑——《雪域妙音》;作为少先队大队部总辅导员,他在2011年荣获“云南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
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的一生不在于扮演几个角色,而在于能否用心将每个角色都扮演好。
1
跟很多藏族人一样,顶争江初说,他从小就能歌善舞,尤其喜欢唱歌。9岁那年,他还在老家茨中完小读书,恰逢迪庆州歌舞团来乡下选拔人才,当时学校有100多个学生,而他的恩师杨向清就鼓励他去参加选拔。作为一个来自农村半山腰上的孩子,他并不具备足够的勇气在歌舞团的老师面前去唱歌,去表现自己。记得那个上午,在等待表演的时候,他因为胆怯,坐在等待室里整整摸了一上午的手指头,所幸后来表现的还不错。于是,不久之后,在杨向青老师的带领下,他来到香格里拉,代表德钦少儿组登上了州歌舞团的舞台,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演出。
初中时,他参加了学校的文艺社,师范就读时,也多次登台表演,曾被评为“最美校园歌手”。其实在初中时他就有考艺术类院校的梦想,但因为家境并不宽裕,艺术类院校的高额学费让他退却了,最后他就读了师范院校的普师专业。不过,他并未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当时,家里一个月只给他200元钱的生活费,还不是月月都有,印象最深的是校门口有个小黑板,每个星期的礼拜五,他就跑到小黑板跟前去看上面有没有自己的名字,结果很多时候都是失望而归。后来他就想,自己有唱歌的特长,为什么不加以利用?所以他开始奔波于各个藏民家访驻唱,没想到第一个月就赚了300块钱。
慢慢有了积蓄之后,顶争江初来到安通艺术团进行乐器学习。在那段时间里,他学会了电子琴,架子鼓,葫芦丝,吉他,弦子等10多种乐器的演奏方法,也是在那段时间里,他接触到了很多艺术人才,学会了很多跟音乐有关的专业知识。
顶争江初觉得虽然自己不是科班出身,但因为感兴趣,并且用心去学习,在音乐方面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2007年,各方面条件都成熟的情况下,他出了一张名叫《雪域妙音》的专辑,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2
热爱音乐,但音乐并不是人生的唯一追求。顶争江初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就是老师。示范毕业后,他先后在三师一校、两师一校等多个山头上的校点当过老师。当时,因为教师资源稀缺,在那些校点时,他并没有发挥自己的专长,一门心思的教学生们音乐,而是首先教会了他们语文、数学等主要的专业文化知识。
后来,他落脚在了虎跳峡小学,成为一名专业的音乐老师,这时他才觉得自己“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可以把他自己擅长的东西教给学生们。
顶争江初说,“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首先要学会定位自己,这是非常关键的”,而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学生,而非一个老师。为了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们音乐方面的知识,他每天都在学习,研究孩子们的成长规律,跟其他音乐老师探讨更合适的教学方法。
现在,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基本上已经确立了一套适合各年级段学生的授课体系。一年级学生,主要以律动的形式教他们,因为他们识字较少,而以肢体语言,以律动的形式,唱一首歌,编一些动作,给他们以感性教育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二年级,他开始让学生们识谱,先教哆到索,三年级教哆到西,四年级教哆到哆,五、六年级就要教学生们一些乐理知识了。这样一点一点增加难度,学生们才能接受,教学效果才会好。
撇开专业知识,顶争江初说,作为音乐老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让他们敢于上台表现自己,其次才是教会他们唱歌,当然这也是他亲身经历之后的经验之谈。
3
说到自己的少先队总辅身份,顶争江初说其实少先队工作他已经干了10多年了。他认为,每个学校必须有一个宣传窗口,这个窗口怎么来呢?对于小学里来说,少先队就是窗口,对于中学来说,团委就是窗口。少先队对一个小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少先队工作一定要做好。
拿虎跳峡小学来说,他作为少先队总辅,主要做好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学校的鼓号队建设,虎跳峡小学有一支大型鼓号队,由120人组成,做到了鼓号队的响亮。另一个是学校的“索玛花小小广播站”建设,该广播站今年9月份才建成,但在校园里已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索玛花,彝族语意为“杜鹃花”。之所以如此起名,顶争江初说,是因为学校有1496个学生,其中70%都是彝族,而“索玛花”是彝族的象征,既然学校里遍地都是“索玛花”,那广播站起名为“索玛花小小广播站”就是最合适的了。
通过广播站,小小广播员们可以进行政策、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少先队知识,优秀作文,好人好事,。小小广播员由三到六年级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每天中午12:15-12:40, 三个年级的广播员们进行轮流播报。
小小广播站正式开播已经3个多月了,除了进行各种宣传外,对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是一种丰富。以前,学生们吃完中饭,就必须回教室,现在他们可以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晒晒太阳,听听广播,小小广播站已经成了学生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顶争江初也会利用广播站对校园卫生和学生行为习惯、纪律等进行喊话。因为少先队的工作比较繁琐,现在他自己都有“管家婆”的感觉,大家也在背后称他“顶话筒”,“话筒王子”,不过,这对他来说都不重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4
在学校里,顶争江初还有另外一个绰号叫“顶疯子”。他说,得这个绰号并不是因为他疯了,而是因为他经常跟学校里的四个特殊学生“厮混”在一起。
目前,迪庆州还没有特殊儿童学校,辖区内的特殊儿童不得不在附近小学就读。虎跳峡小学共有四个特殊儿童,他们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智力问题。而这些问题就导致了他们在学校里的一些不公平待遇,老师和同学们多少对他们有一些排斥。
顶争江初说,生理缺陷并不是他们可以左右的,作为一个少先队总辅有义务去关怀他们,跟他们交朋友,让他们感受到校园的温暖。四个特殊儿童称顶争江初为“大哥”,每天中午放学后他们都会来广播站跟顶争江初聊天,嬉戏。如果有一天见不到他,孩子们都会满校园的找他。
按少先队的规矩,这四名孩子其实是得不到红领巾的,但为了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公平,今年六一儿童节,顶争江初为他们四个人都分别戴上了红领巾,孩子们有语言障碍,但从他们激动的表情,顶争江初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
通过顶争江初的鼓励,今年的合唱节,四名小孩还第一次在全校师生面前,进行了手语表演,从那以后四名孩子的胆子变大了,性格也越发活泼起来。
顶争江初说,四名特殊儿童以前从来不跟任何人打交道,偶尔还会受到同学的欺负。他们性格胆怯、孤僻,刚开始跟他们打交道时并不容易。多年的山头教书生活,顶争江初学会了彝族话、纳西话。四名孩子都是彝族,虽然彝族话讲不好,但他们有彝族话的语感,一开始,他经常用肢体语言加彝族语跟孩子们沟通,渐渐就拉近了他跟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再后来,孩子们肚子饿了,生病了都会来找他,也相当信任他。孩子们最终走上舞台表演小品,也是建立在对他信任的基础上,有了信任,再加上不断地鼓励,现在孩子们已经能做到在校园里快乐的生活了,而这就是他作为一名少先队总辅的成功之处。
不知道孩子们的求学之路能走到哪一步,让他们学习文化知识,明显有点困难,他能做到就是让让孩子们快乐的度过小学阶段的生活。顶争江初说,接下来,如果有机会,他还打算带四名孩子出去走走,因为鉴于他们的生理状况,很可能小学毕业后一辈子就待在大山里面了,能让他们多长点见识也是他最终的希望。
四名孩子中有一名叫陈院福,他的状况稍微好一点,在顶争江初的细心教导下,他已经能流利的唱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在师生两人一起边唱边跳时,世界仿佛瞬间静止了。爱,其实很简单。
5
从事少先队工作这么多年,顶争江初说自己对师德建设这块有话说。
“目前,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还有部分教师存在缺乏师德的现象“,顶争江初说,第一个表现就是“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不能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学习好的理所当然受到关注,坐座位坐在前排,上课不断得到提问,学习不好的就另眼相看,不闻不问,觉得他们一无是处;第二个表现就是“光教书,不育人”,觉得自己作为老师,只要教好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行了,别的无所谓,管它心理健不健康,人格健不健全;第三个表现就是“服从意识”差,没有感化学生的意识,“试想你都不服从学校规章制度,教出来的学生怎么会服从你的管理,学生犯错了也只会一味责怪,没有感化意识,最终学生越来越叛逆,老师跟学生管理之间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顶争江初说,学校的师德建设还存在未常抓不懈的问题。现在学校基本上是上级有要求就严抓两天,其余时间就“放任自流”,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教师师德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就流于形式了。
“没有师德的老师,哪会有有道德的学生”。顶争江初建议教育主管部门除了重视学生的德育建设外,还应形成师德建设的考核和评价机制,教师强方能学生强。
主办单位:迪庆州教育局
主编:达儿文 史效轩 副主编:蜂志诚 雷 鸣
编 辑:李化鹏 徐灿梅 刘 莹 洪 泊 妮雍卓玛 陈慧勤
法律顾问:李 由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迪庆州教育局官方微信公众号迪庆教育发送,欢迎关注。如需转载,请于本平台发出48小时候后进行!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迪庆教育征稿启事
为提高内容的全面性和可读性,“迪庆教育”微信公众号和《迪庆教育》期刊,现面向社会各界长期征稿啦!
征稿内容
1、对于教育方针政策的解读;
2、具有独特性或创新性的教育理念;
3、优秀教学方法或教学心得分享;
4、迪庆州教育史变迁的记录;
5、图片形式的教育风景报道;
6、学生优秀作品展示;
7、对迪庆教育的意见或建议。
投稿要求
1、要求所投稿件内容(文字及图片)必须为原创首发(转帖或抄袭不予采用),内容涉及的一切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
2、公众号稿件字数最好控制在500-1000,图片以JPG或GIF格式单独发送。
3、稿件请注明作者,单位及联系方式。
如何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441969485@qq.com / tiny114@qq.com
管理员微信号:liuyuyaomama / tiny114
史效轩:13988778699 / 洪 泊:18821777782
刘 莹:18109223527 / 妮雍卓玛:17708878411
陈慧勤:17708879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