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音乐排行> 葫芦丝演奏的记忆规律

葫芦丝演奏的记忆规律

2021-08-18 04:32:42


当我们已经熟练的掌握了正确演奏一首乐曲所需要的全部技巧以后,如何保持这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活动在较长时间内不被遗忘也是我们练习乐器的主要问题.

       在掌握了所学技能的第一天会有较大的遗忘(一般为20%左右),在经过第二天的一个较大反弹后渐渐缓慢的遗忘。知识性的记忆比较容易遗忘,而动作性的记忆遗忘速度较慢。我们很容易通过日常的经验证明这个结论,例如,我们可能回忆不起当初老师是如何教我们演奏某种技巧的,但这种技巧却能牢牢的长在我们的手上。
    应该指出,演奏的记忆是一种复合型的记忆,就通过我们平时演奏的经验来看至少包括三方面:


    动作的记忆:主要指手脚等效应器官在演奏过程中一系列链锁性条件反射的记忆。

    音响的记忆:是指在练习乐器和演奏过程中发出的声音(包括聆听他人的演奏和录音),通过听觉在大脑中留下的记忆。

    视觉的记忆:主要指乐谱对视觉器官的刺激形成的记忆。

    在正常的演奏过程中,这三种记忆往往是并存的,并自发的存在一种自适应的优先级。优先级最高的是动作记忆,当动作的记忆发生问题后便求助于听觉记忆,最后是视觉记忆,一旦情况恢复正常又会回到优先级较高的记忆。


可能关于这一点很多人都会心有余悸的记得,在某次公开演奏时演奏差一点就中断了,但由于心中还有音乐在响着,于是通过和平时不一样的(通常是随机的和古怪的)演奏动作,“混”了过去,当时,由于神经中枢在一瞬间做了很多调整和努力,便不由自主地出了一身冷汗。可以想象,如果此时音响也中断了,在那危急的一刹那我们多半会竭力把整个乐谱从头到尾想一遍,以回忆起音符的“样子”,然后,(通常会有短暂的停顿)接着演奏下去。


  作为补充,理性的记忆在音乐既有易混淆的重复性又有某种规律可循时常常起着辅助的作用。如同一音型反复多次,我们最好能记住反复的确切次数;主题的多次再现,我们应有意识的记住调性和情绪的差别;如果我们对乐曲的整体结构没有一个理性的记忆的话,很容易发生错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