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新闻> 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重点应该这么做……

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重点应该这么做……

2022-07-26 04:11:08
关注“教育时报”↑↑↑与您如影随形


某中学举办成人礼,千余名学生在操场为父母洗脚;某地举办千名少儿诵读《孝经》活动,声势浩大;上海市某校举行千人祭祖大典,700余名中小学生分批向父母行三跪九叩大礼,并膝行至父母跟前聆听教诲……


这些看似颇具轰动效应的做法,真的是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正确方式吗?来看看教育时报记者的观点吧——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新时期对青少年进行德育建设和人格塑造的重要思想养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里面,包含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让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了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他们的人生方向才不会发生偏离。


那些过于追求形式化的“表演”方式,其实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误读。那么,学校该如何做,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融入校园,才能在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落地生根呢?。


杜绝流程化、形式化,从学生的切实需要入手,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近日,记者走进三门峡市实验小学,琅琅的优秀经典诗文诵读声充满了整个校园。从《三字经》到《弟子规》,从《增广贤文》到《笠翁对韵》,一篇篇经典的古诗文,被学生们尽情诵读。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不仅关系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养成,而且对于青少年自身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三门峡市实验小学校长王海波说,学校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应该积极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让传统文化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扎根发芽,而不是盲目跟风,在形式上做足功夫,最终有了“面子”丢了“里子”。


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更是提升学生自身素养,实现其长远发展的有效渠道。”安阳市第八中学校长鲍志慧说,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诵读古诗文、阅读传统经典,还要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教育教学工作实实在在融为一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是青少年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对他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以及人生的发展等都有重要的影响。正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黄玉峰在“国学与当代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所说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对人生的教育”。



三门峡市实验小学教师王曼曼认为,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会塑造学生不同的能力,吟诗诵文等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剪纸、泥塑等可以训练学生思维、提高他们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学校要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需要为切入点,开展多种类型的传统文化项目,让学生全面地领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做好顶层设计、优化培养方案,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学校教育首先发力。那么,究竟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与教育“融”为一体呢?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2017年9月,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通知》,对加强我省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出建议,要求各中小学校要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经典诵读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要利用少年宫、博物馆、名胜古迹等资源,拓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空间;通过设立家长学校、开设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的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主题教育活动和公益性活动。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合理规划,层层落实。”王海波说,“经过长期探究和摸索,我们学校探索出了一条基本路线——立足地方、突出特色,学会从地方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培育自己的特色成果、树立特色品牌。”


王海波介绍,三门峡市实验小学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分为两部分——课程设置和课外实践活动。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国家规定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学校还开设了校本课程——国学,并依托三门峡地方文化特色,积极开展《道德经》诵读活动,使大家耳熟能详的国学经典以一门正规课程的形式被学生系统、完整地学习。在课外实践活动上,一方面,学校借助串珠和泥塑这两项传统手工艺术,开设了串珠和黏土社团,让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又能传承传统手工艺。另一方面,学校立足地方,积极组织学生到灵宝市函谷关开展研学活动,在千古雄关感受老子骑青牛著《道德经》的光辉历史;到渑池县仰韶文化博物馆开展研学,让学生了解仰韶文化,深入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记者了解到,依托地方特色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还有安阳市第八中学的甲骨文篆刻、孟津县平乐镇初级中学的牡丹画、开封市县街小学的开封盘鼓等。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文字,在安阳市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已经入选了《世界记忆名录》。鲍志慧告诉记者,安阳市第八中学以甲骨文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开展甲骨文篆刻进课堂、甲骨文主题教育等活动,并融入服装、道具、音乐等元素,增强师生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对于千年华夏文明的认识、感知和领悟。



与立足本地特色文化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同,郑州市二七区艺术小学引入淮阳县土生土长的民族传统文化——“泥泥狗”,作为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项目。


“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工作,学校进行了全局的统筹规划,将核心素养培育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之中。”郑州市二七区艺术小学校长刘俊彦说,学校把“泥泥狗”这项民族传统艺术引入到美术课程体系中,至今已经实施了四年。学校师生积极传承与创新“泥泥狗”民族传统艺术,在以泥塑为主要表现形式外,又研发出撕贴、衍纸、版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和方法。同时,学校为加强教学水平,提升教学品质,还组建了专家团队和专职团队两支队伍,并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艺术审美校本课程、课外活动课程等方式来保障学生的“泥泥狗”学习时间和效果。


此外,郑州市二七区艺术小学以“泥泥狗”传统文化教育为契机,吸纳了更多的优秀文化融入校园。目前,学校除了“泥泥狗”,还开设了戏曲、武术、葫芦丝、笙、国画、书法等一批校本课程。


据了解,、省教育厅关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相关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纷纷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漯河市漯河小学积极开展剪纸、书法等活动课程,并把优秀作品在多种平台上展播;商丘市实验小学经常组织学校戏曲社团、民乐团开展活动,并邀请省内外专家莅临讲座,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基本功扎实、舞台表演艺术感强的“小小艺术家”……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是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许多学校的教室里不时传出琅琅书声,有先秦典籍,也有唐诗宋词;在校园大大小小的文化长廊里,充满了承载着文化内涵的雕塑、标语;更有提高学生素养的书法、国画课程等,在校园里蓬勃生长……



但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是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其中不乏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资金短缺、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兴趣不高等。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走出发展误区,是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陈宝生提出,。第一,老师的培养很关键。要让各个学段的老师喜欢优秀传统文化,能有这方面修养,开口就能“白日依山尽”。第二,新编中小学教材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特别是经典名篇的比重。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有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第三,建设校园文化。如何让校园成为学生们学习、交流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乐园?。目前,、传统舞蹈、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要素引入校园,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未来,。


、首都博物馆首席研究馆员齐玫建议,将优秀传统文化带进课堂,重点是融会贯通。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基础教育教学相关科目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


郑州市二七区艺术小学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积极拓展社会资源,多方筹措,以自主发展等方式来攻克困难。


三门峡市实验小学为克服师资力量不足、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难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经常邀请剧团的专业演员教音乐教师学习戏曲知识、演唱技巧,请书法专业人士对书法老师进行培训,聘请专业的武术教练带武术社团,并选派教师到外地学习传统技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力量薄弱的状况。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其中包含着儒家关于个人的修养和追求,以及社会价值的重建,反映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诉求。”王海波说,教育子女,宜在幼时,先入为主,终身不移。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教育的融合是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要随时代发展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进步,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来源:《教育时报·新闻周刊》

作者:程世超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教育时报”。



觉得不错,请点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