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像工作室一样的地方,去年寻着钢琴声找去的,兴致勃勃的办了卡,信誓旦旦的以为可以坚持,后来固然是“流产”了的,其他的理由都是客观,终是一个字“懒”。
一次晚饭后去练琴,一五六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听,听完他凶巴巴的说“怎么那么笨才学到这啊!”,说完立马转身就跑开了,我坐在那儿愣是反应半响,然后傻笑。
时隔三个月又去了一次,里面大变样,有可爱的桌子,彩色的凳子,站在那儿我温暖的一个人傻笑,仿佛这些都是为我准备的一样。
学校放寒假后,在群里有老师每天不停的上传很多图片,有学画画的、学钢琴的、学葫芦丝的、学舞蹈的。每天时不时的看到群里的这些照片会一个人对着电脑屏幕一个劲的傻笑。有些孩子才三四岁,但是认真的在学简单的五线谱,认真的练习,就像钢琴家一样的架势在“演奏”着;有些孩子才三四岁,可能还不知道怎么用正确的方式握笔,但任然沉静在自己缤纷的世界,小心翼翼的图画着眼里面最美的色彩。他们专注而美好。
这些画面是温馨的、甜美的、幸福的.......不知道还能怎么样用更好的词来最好的表达。
希望有一天这样的地方可以成为公共资源。有青年志愿者愿意去教授这些孩子;有爱心企业家愿意去捐助这些硬件设施;有社工愿意去管理这样的机构。这样的开放和共享才能让这样的温暖传递的更深远。这同样也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最美好的愿景之一。
上一代人拼搏着,希望我们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不再经历他们的物资紧缺、食不果腹;而我们这一代也在不断地拼搏着,守护我们的下一代永远都有这样的温馨和美好。
(图片来源:快乐阳光艺术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