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有一个专属于情人的节日,称为情人节,在这一天,每一对情侣都会互送礼物,以表达自己的爱意,也有的人会在这一天向自己心仪的人表达他们的爱意。而这个节日又是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开始的呢?今天小编就给你介绍一下,情人节的起源吧!
情人节,最初起源于古代罗马,于每年2月14日举行,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情人节在英语里的叫法是St.Valentine‘s Day(原意为:“圣瓦伦丁节”)。从字面上来看,很难看出中西方叫法之间有什么联系。这里面隐藏着不少的动人故事,而就情人节的传说就有不少。
今天把张贺先生原创的《忆》送给大家,祝大家情人节快乐,愿有情人终成眷属!《香榭丽舍的回忆》,又名《忆》,我第一次听到这首作品是跟随张贺老师到英国剑桥大学拍摄《忆》的MV时,当时正处八月,听到这首乐曲的我油然想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夏天的康河和婉转动听的《忆》给我带来的视觉听觉上的双重冲击使我对此曲印象深刻。
这首曲目由张贺先生本人谱曲演奏,用葫芦丝演奏西欧中世纪古典音乐,又一次打破了葫芦丝的传统风格。乐曲根据西欧中世纪古典音乐素材创作改编,流行与民族的完美结合。 乐曲运用了葫芦丝滑音的柔美,虚指颤音的柔绵,重点在于手指“软着陆”滑音的运用,注意气息强弱对比要恰到好处。
MV以朝阳升起为开头,接着镜头切换到剑桥大学乳白色的哥特式建筑,加之古典主义的前奏,把观众带入中世纪的欧洲。当主旋律响起时,蓝色西装与葫芦丝映入眼帘,自然地表现出乐曲将流行与民族的完美结合。颇具情调暖阳照射的咖啡厅、老式自行车、漫花遍野、爬满藤蔓的古墙,浮在康河上的小木船、浸入河流的弯弯的柳枝、随风摇曳的向日葵,使人不禁想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余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张贺老师在创作完亲自吹奏曲子时,回忆不仅有浪漫的法国。岁月的洪流,卷走了青春,满地秋叶,刻骨的记忆随着流畅延绵、含蓄委婉的葫芦丝一点点展开。香榭丽舍只是一个较为狭窄的范畴,而不同的人、不同时期听这首作品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付之一笑的回忆都有深浅不一的印记,《忆》这个题目相对《香榭丽舍》有更为广泛的范畴,香榭丽舍永远都会是香榭丽舍,而岁月如歌,时光如实,总有很多现在陆续变成回忆。所以《忆》的MV没有取景于香榭丽舍,而是拍摄于英国剑桥大学康河旁。英国的景色完美地诠释了乐曲的中世纪欧洲古典曲风,加之流行元素,使整首乐曲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忆》悠远缥缈,温暖柔美,而一种饱满的感觉倾剧间流泄出来。每一个现在,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遇过的人,都会成为以后的回忆,我们无需缅怀过去,也不必奢望明天,只要认真地过好今天,脚踏实地,不漠视,不虚度,方可为明天的回忆增加光亮和色彩。
随着清幽细腻、飘渺忧伤的旋律娓娓道来,我似乎又看到了,此时的他们,手牵着手漫步在河畔边,此前的争吵、嬉笑都化作绵绵悠长的记忆,随着河水漫漫流淌开来,而在他们的身后,留下了夕阳下愈缓愈长的身影和岁月的无限记忆……
张贺
2016于英国·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