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购买平台> 【关注】傣族村寨里的村史馆

【关注】傣族村寨里的村史馆

2023-05-25 17:04:50

 当我们享受着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有些传统的东西渐渐地离我们远去。随着脱贫攻坚步伐的加快,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村容村貌到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一切都将成为人们的记忆。如何让更多人追寻传统、铭记历史、感恩先贤,激起村民热爱家乡、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一直是各级领导思考关注的话题。

2018年春节前夕,在回我爱人老家一一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镇芒滚村前,就听说隔壁帮盖村建起了全州第一个村史馆,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有些疑惑,也有些小激动和小期待。疑惑的是,这个村史馆会建成什么样?是弄点简单的文字介绍一贴了事,还是会图文并茂,详细说史?于是决定趁春节回家过年之际前去一探究竟。

当车子离帮盖村越来越近,看着田间的白鹭在芦苇间飞翔时,我的心也随之飞扬。我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去帮盖村时的情景,进村的沙石路坑坑洼洼,村巷里到处是牛粪、鸡粪,公共环境很不好。

但是这几年回去一年一个样,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刚转进帮盖村进村道路,映入眼帘的是整洁、宽敞的水泥路,路边是一排排修剪得很整齐的葫芦藤,一进村子,就看到墙壁上绘着具有民族文化韵味的壁画。沿着水泥路一直进到村史馆,看着这些变化,心里感慨万千。

帮盖村地处德宏州梁河县勐养镇东边,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下辖帮盖、芒滚等4个村民小组。是葫芦丝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葫芦丝演奏家哏德全故居所在的村庄,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自然环境优美。因过去所在位置较为偏远闭塞,受外来文化冲击相对较小,因此,天然的屏障对当地民族文化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比如民歌、傣剧、葫芦丝古调等,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原生态。帮盖村“两委”干部们也在苦苦思索,如何在巨变中保护好民族文化并很好地传承下去。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帮盖村委会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除了村里的环境得到很大改变外,村委会的办公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建起的“农家书屋”“妇女之家”,大大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经济方面,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如种植制作葫芦丝的原材料——葫芦和紫竹。积极扶持乡镇企业,如帮盖酒厂生产的小锅米酒在州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为了留住历史文脉,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州、县挂钩单位的指导和帮助下,德宏州首个村史馆——帮盖村村史馆于 2018年春节前落成、开馆。村史馆在筹备期间,村“两委”动员全体党员和村民积极参与,一起出谋划策,无偿捐献展品数十件,照片多幅。

当踏进这座小小的村史馆时,我仿佛看到了傣乡变化的“缩影”。村史馆通过“乡村记忆”“农耕苦作”“忆苦思甜”“乡村之变”“乡村之光”五个主题板块串联起帮盖村的历史变迁、发展轨迹,通过实物、图片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完整的村史。人们可以在这里看到、并感受到村寨是如何从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逐渐向富裕、美丽的新农村转变的过程。

村史馆内陈列着许多现在已经看不到的过去生产、生活中人们常用的物品,有锈迹斑斑的煤油灯、古朴的农耕用具、叮当作响的牛铃,还有一间小小的、逼真的茅草房。墙壁上展示的老照片定格了过去的岁月。站在馆内,看着过去的老照片、老物件,抚今思昔,深感党和国家的各项利民政策给傣乡带来了巨大变化,让傣乡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好。

村史馆在春节开放期间,很多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大家都说建这样一个村史馆很有意义,可以让在外打拼的人们记得乡情、记住乡愁,还起到了“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编辑 | 审核  段姗姗

来源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