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流传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乐器,电影《阿诗玛》里面就有葫芦丝。
八十年代的时候,认识葫芦丝的人还很少;九十年代以后出现了很多葫芦丝的节目,从那时起,葫芦丝这件乐才为人所熟知。
葫芦丝音色优美,简单易学;所以普及的非常快,现在国外的华人吹葫芦丝的也特别多。
张京军1987年考入北京民族乐器厂技术学校,1988年在民族乐器厂管乐车间实习。一日中央民族乐团演奏家王次恒来厂,张京军正好在另一间屋子里工作,一阵悠扬美妙的声音传入了他的耳朵。
张京军跑过去看,问王次恒老师:“这是什么乐器?”王老师说:“这是葫芦丝。”从那时起,张京军第一次接触到这个乐器
一件葫芦丝的制作周期,从制作到调制,再到音准调制,直到乐器做好,最少要观察一两天。乐器稳定以后才能给演奏者使用。
张京军葫芦丝所用的竹子,都是几年前的。张京军说:必须让它阴干透了,在使用过程中才不会出现干裂、缩水这些情况
乐器这东西最主要的是音准、音色、最后才是外观。音准是乐器最基础的,张京军做的葫芦丝,不管是哪个档次的,都要保证它最基本的音准。音色有很多偶然的条件,如竹子的材料,这些都能决定音色。选材用料决定外观。
张京军不善表达,他说:我能做到的就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我的乐器,这也算是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一种贡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