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购买平台> 一个葫芦在他们手里玩出花了

一个葫芦在他们手里玩出花了

2022-04-22 01:01:58



一支小巧的竹笛,可以奏出悠扬的歌曲;一支精美的葫芦丝,可以吹出美妙的乐章。笛箫悠扬,声乐委婉。而他们回归创业,来了次华丽转身。


徐金元和徐朝意


徐朝意,1977年出生在大悟县新城镇严河村一个民间音乐世家。受家人的影响下,从小他就对乐器很敏感。1998年,湖北嘉艺民族乐器厂创办。这给了他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此后,他开始学习笛箫、葫芦丝等乐器的演奏和制作,并拜师于中国笛子大师、笛类乐器专家孔建华先生,致力于笛箫制作和研究。徐朝意不仅是孝感市的“产业工匠能手”,还被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文联授予“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称号。



2011年前后,新城镇政府招商引资、引导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兴业,多次联系长期在武汉从事葫芦丝加工销售的徐金元、徐朝意两兄弟。家乡的发展变化、回归创业优惠政策以及即将进入的高铁时代给家乡带来的良好发展前景、投资环境,打动了他们。当年4月,徐金元应邀回到家乡——新城镇严河村,承包耕地,种植乐器生产加工用葫芦,用政府提供的原村小学校舍作为葫芦丝、巴乌、笛箫等民族乐器加工厂,加大投资兴办民族乐器厂。



烤竹、钻孔、打磨、调音、上漆、刻字等环节都十分考究。



“乐器看起来简单,实则不然。”徐金元告诉我们,“一支竹笛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40多道工序,葫芦丝也要20多道工序。上面有褐色片状纹的是湘妃竹,音色柔和清脆,不易开裂,适于北方使用;颜色紫黑的是紫竹,产自安徽,是制作葫芦丝的;上面像眼睛的是广西的凤眼竹,短短一截原竹,成本就要200元;这是江浙的苦竹,竹节长,内径光滑;这是本地产的桂竹和蕲竹,密度大,音色明亮……”真想不到,我们眼中相差无几的这些黄黄的竹节还有这么多门道。



竹笛孔的大小、距离,葫芦丝葫芦的大小、竹管的粗细,烤竹的火候等等,每个环节都有技巧,都可能影响到乐器的音色和质量。“天然的葫芦做的葫芦丝音色纯正柔和,塑料葫芦的葫芦丝音色就硬一些。”徐金元现场拿起两种葫芦丝演奏,表现其中微妙的不同。一曲《大长今》主题歌吹得婉转悠扬,优美动听。



徐朝意会给每一支新加工的竹笛调音,这是决定竹笛质量的最后一道工序。在这里,每年生产竹笛6000多支,葫芦丝3万余支。



“竹笛价格高的1000多元,低的100多元,三人演奏的龙笛,长2米多,价格3000多元,生产出的极品笛根本不卖。”徐金元说,随着中小学校和老年大学民族音乐的普及,乐器市场日益广阔,在全国陆续设立了100多个直销点,目前产品供不应求。



为了缓解原材料供应紧张,徐朝意两兄弟就在乐器厂附近的山坡建起了30亩葫芦和200亩紫竹种植基地。最初受气候和种植经验所限,少有收获。而现在花开遍地,满是成果。


文|柯文翔

图由受访者提供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友情链接